<source id="cehv3"></source><blockquote id="cehv3"><track id="cehv3"><code id="cehv3"></code></track></blockquote>
    <blockquote id="cehv3"><wbr id="cehv3"></wbr></blockquote>
    <video id="cehv3"></video>
    1. <b id="cehv3"></b>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雅安市蘆山災區牢記習近平寄語筑牢青少年教育基礎成效明顯

      來源:    時間:2022.04.24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

        2013年“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災區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到蘆山縣龍門鄉隆興中心校給學生送來鋼琴、圖書,還參加了五(2)班的“感恩奮進·放飛夢想”主題班會,深情寄語道“青少年要敢于有夢”“有夢想,還要腳踏實地,好好讀書,才能夢想成真”。該寄語被編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作為第一講“偉大事業都始于夢想”的開篇。讀本于2021年秋季學期起在全國中小學統一使用,指引廣大青少年學習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汲取感恩奮進力量。地震發生以來,四川省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促進青少年發展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次召開省委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青少年教育發展各項工作,出臺《四川省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四川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7-2025年)》等重要制度文件,在完善思想教育體系、搭建校內校外教育陣地、激勵建功新時代等方面下功夫,引導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淬煉過硬本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如今,蘆山地震災區處處充滿歡聲笑語,青年一代正肩負使命、奮發向上,成為災區振興發展生力軍。


        完善教研互動體系,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挖雅安長征文化、抗震救災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一體推進課堂育人、研學育人、活動育人,引領青少年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一是注重“課堂育人”,集成特色課程載體。收集紅軍長征、抗震救災等革命歷史中涌現的英雄事跡、感人故事,總結提煉出“忠誠如山、干凈如雪、擔當如石”精神內涵,系統開發《勝利翻越夾金山》《走進新時代》《熊貓老家》等精品課程80個。融合蘆山花燈、烏木根雕等當地文化元素,編研《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夢·新家園》《感恩奮進花燈迎春》等文藝載體600余個。利用“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平臺和“紅領巾愛學習”網上主題隊課平臺,建設長征精神數據、線上特色案例等3個在線學習精品課程庫,形成“線上+線下”課程矩陣。二是注重“研學育人”,增長思想文化內涵。沿紅軍長征行進路線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蘆山災區足跡,打造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等7個四川省首批中小學紅色教育研學基地,串聯形成“強渡大渡河、不怕犧牲之路”“藏漢一家親、群眾連心之路”“災后浴火重生、感恩奮進之路”等5條精品教學線路,同步聯動四川甘孜、阿壩共建飛渡天塹、雪山草地等研學環線,全方位展現災區艱苦奮斗歷程。依托雅安本土紅色文化、熊貓文化等研學資源優勢,開發“熊貓西游”研學品牌,豐富“重走長征路”“打草鞋”“熊貓溯科考”等體驗服務,2021年被中國旅行社協會評為“中小學研學旅行精品課程全國十強”之一。三是注重“活動育人”,推動精神入心化行。嚴格將感恩教育納入全市中小學“開學第一課”、主題團(隊)課等必學科目,每年組織8000余名青少年參觀“4·20”蘆山強烈地震紀念館,讓英雄故事“入耳”、抗震救災精神“入心”。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利用四川長征干部學院雅安夾金山分院等陣地,開展“行紅色長征、悟苦難輝煌”活動,組織全市2萬余名師生打卡紅色圣地、感恩美好生活、賡續紅色基因。開展“學習黨史、砥礪實踐、鍛造人格”系列黨史團輔活動,組織“紅領巾講解員”小分隊在紅色場館、社區黨建陣地定時掛牌“上崗”,宣講紅軍長征英雄故事、抗震救災感人事跡,引導青少年學生將感恩之心外化于行,深化對黨的信賴和擁護。

        構筑思想教育矩陣,鮮明感恩底色厚植成長沃土。加強校園課堂主陣地建設,提升打造校外基地和社區陣地“第二課堂”,推動感恩奮進成為災區最常見最溫暖的鮮明底色。一是全域建設感恩文化校園。出臺《關于加強校園感恩文化建設的意見》,結合本地歷史傳統、地域環境和災后重建等實際,開展建設一個主題陳列室、打造一面感恩墻、布置一條感恩走廊、樹立一個感恩碑“四個一”行動,推進感恩文化進校園,“一校一品”建成感恩文化校園15所,打造“紅色領航·立德樹人”教育黨建品牌。習近平總書記看望慰問過的隆興中心校,建設120平方米感恩陳列館,細分感恩篇、奮進篇、宣教篇三大板塊,以圖片、影視、實物資料真實再現抗震救災史實,“有希望就有力量,有夢想就有創造”感恩碑時刻啟迪學生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二是升級打造紅色教育基地。雅安全域是革命老區,中央紅軍、紅四方面軍長征在此進行了大小戰斗30余次,留下了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胡長保舍身保衛毛主席等壯麗史實,蘊含著偉大的紅軍長征精神。當地結合四川長征干部學院雅安夾金山分院建設,盤活58處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處革命遺址遺跡資源,分類建設紅軍長征精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抗震救災精神等4大類現場教學基地,建成陳云出川史實陳列館、夾金山王母寨埡口等多個核心教學點,特別是利用VR、3D等技術,提升改造“4·20”蘆山強烈地震紀念館,打造青少年學生感恩教育的“第二課堂”。三是延伸建設社區文化陣地。將感恩文化元素融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沿總書記視察蘆山災區足跡,建設感恩廣場、感恩墻2000余處。注重感恩實踐基地建設,組織學校與村(社區)結對共建,建立校外感恩實踐基地17個,定期組織青少年學生到田間地頭體驗農耕實踐,弘揚勤奮努力、熱愛勞動的精神。盤活社區黨員活動中心、集體閑置房屋場所,全覆蓋建設青年之家99個,常態化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暑期青教公益課堂”等活動,打造青少年學生感恩奮進“家門口園地”。

        搭建服務奉獻平臺,建功時代發展彰顯青春風采。突出青年人突擊隊、生力軍作用,引導將青春之我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凝聚奮進“十四五”、建設幸福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一是打造綠色轉型發展“排頭兵”。把青年人才作為貫徹落實總書記“探索重建新路子”“要突出綠色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一大支撐,開展“雅州英才”“智聚雅州”專項行動,一大批眼界寬、見識廣、思路活青年投身災區大數據、綠色農業等產業發展,建成首批國家新型數據中心等突出成果。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當地2160名青年干部扎根鄉村,帶頭發展“歸雁經濟”“鏈條經濟”,引領智慧農業、民宿經濟、有機種養等新業態新產業迅速興起壯大,帶動當地村集體經濟實現“0”突破。截至2021年底,震中蘆山縣26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二是鍛造基層治理提升“生力軍”。健全青年干部培養選拔機制,選拔年輕干部進入基層“一官一長一員一輔警”“法治村官”等崗位,推動成為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面對基層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借鑒抗震救災中“帳篷黨建工程”等實踐經驗,立足實際推行自治管理委員會、長者理事委員會“兩委共治”,差異化建立村民公約,探索形成“德志+法志+自治”微治理模式,推動法律服務進鄉村、基層矛盾不出村。三是淬煉急難險重一線“突擊隊”。災區廣大青年干部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在防汛減災、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一線勇挑重擔,積極奉獻回饋社會。在近年來雅安數次特大暴雨災害中,2000余名青年干部迅速奔赴到防汛減災最嚴峻、群眾最需要的前線,在勇擔搶險救災、群眾安撫、災后重建等重任中淬煉本領、譜寫青春戰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5萬余名黨員聞“疫”而動,夜以繼日堅守疫情防控一線,募集180余噸蔬菜緊急保供武漢,當地25名醫務工作者第一時間馳援武漢,感恩互助成為災區青年干部面對災難的行動自覺。

      (雅安市蘆山縣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
      两个人免费完整在线观看视频

      <source id="cehv3"></source><blockquote id="cehv3"><track id="cehv3"><code id="cehv3"></code></track></blockquote>
        <blockquote id="cehv3"><wbr id="cehv3"></wbr></blockquote>
        <video id="cehv3"></video>
        1. <b id="cehv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