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中生有 催生“宜賓奇跡”
編者按:
過去五年,宜賓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從產業發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城市建設、民生改善、黨的建設五大方面,展示過去五年來,在宜賓市委、市政府的帶領,全市黨員干部凝心聚力,合力推動宜賓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五年,是一個時間刻度,更是一次發展跨越。
五年來,宜賓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對宜賓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提出了“產業發展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了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強勢崛起,推動宜賓工業經濟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展閱我市五年來的工業經濟畫卷,一組組數據勾勒出工業經濟加速發展的脈絡,一個個項目記載著全市工業跨越發展的軌跡——
宜賓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由2015年的9.0%、全省第12位,提升至2021年1—11月的11.3%、全省第3位。在工業經濟的強力支撐下,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宜賓GDP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全市規上企業總數由2015年底的622戶、提升至2021年的916戶,凈增長294戶。
新興產業集聚成勢
時下已進入隆冬,位于三江新區的東部產業園卻是一派火熱景象:電焊、吊裝、工程車來回穿梭、大型機械轟鳴運轉……上萬名工人正在這里掀起建設熱潮。
視線轉向幾公里外的智能終端產業園內的四川朵唯智能云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朵唯)的整機車間,工人們身穿工作服,正在進行裝屏、貼膜、信號測試等流水線操作……
從四年前“壯著膽子”來宜投資興業,到投產后年年不斷刷新產值,再到主動為宜賓招商引資站臺,邀請更多人來宜共謀發展,四川朵唯見證了宜賓智能終端產業的蓬勃發展。
“今年底,我們有望實現90億元的產值!彼拇ǘ湮ㄖ悄茉乒扔邢薰径麻L何明壽信心滿滿地說道。
作為最早一批入駐宜賓的智能終端品牌企業,四川朵唯良好的發展態勢,讓其他已經入駐和即將入駐宜賓的新興產業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信心和決心。放在五年前,這是難以想象的。
201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一方面鞏固提升名優白酒、綜合能源、化工輕紡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另一方面加快培育發展智能終端、汽車、軌道交通等為代表的高端成長型產業。
短短5年多時間,企業紛至沓來,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先后引進了朵唯、蘇格、極米、康佳、智威等智能終端項目233個、投產144個,逐步形成以手機整機產品為主、泛智能終端領域的產業體系;引進了中國中車、寧德時代、吉利、凱翼、奇瑞、長盈精密、一電航空等知名企業和行業龍頭,以汽車、軌道交通為代表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傳統產業煥發活力
作為宜賓傳統企業代表,天原集團曾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氯堿化工生產企業。近年來,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天原集團主動嵌入到我市產業發展戰略中,全面實施“一體兩翼”轉型發展,以優勢氯堿產業為主體,向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兩翼發展延伸,定位于綠色高功能化學材料和先進化學電池材料技術公司。而這些轉變,也為企業帶來了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國家首批綠色制造體系綠色工廠示范企業等諸多頭銜。
和天原集團一樣,宜賓五糧液集團穩中有進的新發展也是我市“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的生動實踐。
據了解,這幾年,五糧液集團在做優傳統主業白酒釀造的同時,延伸拓展大金融、大健康等關聯產業,連續5年保持營收兩位數增長,并推動設立全國首支鄉村振興發展基金,賦能地方發展。2020年五糧液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突破1200億元、股份公司市值突破萬億“兩大跨越”。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的背后,正是宜賓不斷重塑傳統產業優勢的體現!皞鹘y產業不能丟,必須通過改造提升做優做強!笔泄I和軍民融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基于此,宜賓出臺了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實施方案、支持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鼓勵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推動白酒、能源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雙城”夯實產業之基
新興產業無中生有、強勢崛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煥發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超常規推進宜賓大學城、科創城建設。
為何市委、市政府要下大力氣建設“雙城”?原來,宜賓的招商團隊,在前往深圳等地招商時,有不少企業家提出同一個疑問,“宜賓有多少高校,有多少大學生,能提供多少人才支撐?”
而那時的宜賓,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2.5萬人,每萬人擁有大學生45.8人,處于全省落后水平。
如何破解窘境?2016年,在市第五次黨代會上,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明確要以大學城建設為突破口,推動教育產業大發展;要以科創城建設為突破口,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隨后,宜賓緊扣產業發展需求,“一校一策”“一事一議”引進知名高校,先后引進了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西華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10所高校、在宜辦學高校達12所,在校大學生由2.5萬人增至8萬余人。
與大學城相鄰的宜賓市科技創新中心,2019年3月建成開園以來,已落地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同濟汽車研究院等12所產研院和鄧中翰、歐陽明高2個院士工作站,與王華明、劉仲華等院士簽訂項目合作協議,與電子科技大學、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在宜賓共建省級大數據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機構。
宜賓成為全國首批、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和四川省唯一的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科技人才對產業的引領支撐作用不斷增強,迸發出巨大發展活力。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當時。站在新起點上,宜賓將繪就出更加精美絕倫的“工筆畫”,為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來源: 中共宜賓市委黨史研究室(宜賓市地方志辦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