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cehv3"></source><blockquote id="cehv3"><track id="cehv3"><code id="cehv3"></code></track></blockquote>
    <blockquote id="cehv3"><wbr id="cehv3"></wbr></blockquote>
    <video id="cehv3"></video>
    1. <b id="cehv3"></b>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征中博古交權的“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

        

        顏林

        毛澤東曾經運籌帷幄、開會過年的地方——紅軍長征紀念地“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舊址,目前尚存無數紅軍標語、遺跡和遺物。為了追尋革命遺址遺跡,我們一行數人從四川省革命老區敘永縣城驅車前往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紅軍長征紀念地“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舊址。長征途中,黨中央紅軍在敘永縣石廂子彝族鄉“雞鳴三省”石廂子舉行的“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是遵義會議的延續,歷史意義非同凡響。我們在“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舊址瞻仰紅軍長征的遺跡和遺物,緬懷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與當地老鄉一起擺當年毛澤東在石廂子運籌帷幄、開會過年的故事和“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時“博古交權”的故事,引起對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偉人和紅軍的無限懷念。石廂子,位于川南門戶敘永縣城南79公里處(為今石廂子彝族鄉政府所在地),瀕臨赤水河畔,南與貴州七星關區毗鄰,西與云南威信縣接壤,“雄雞報曉,三省可聞”,故有“雞鳴三省”之稱。1935年2月3日(甲戌年臘月三十)晚至2月5日(乙亥年正月初二)凌晨,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在此召開具有承前啟后意義的“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作為遵義會議的延續,“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在黨史軍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14年中央紅軍“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舊址被命名為“瀘州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又被命名為“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6年12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宣部、財政部、旅游局、教育部、教育部、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文化部、民航局、民航局、文物局、鐵路總公司、文獻研究室、黨史研究室等14個單位發出《關于印發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的通知》(發改社會[2016]2662號文件),敘永縣“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舊址”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紅軍進駐石廂子

        石廂子四面環山,古木參天,怪石嶙峋,地勢險要,一塊形似箱子的巨石矗立場頭,因而命名為石廂子。紅軍進駐時,這是一個居住著包括漢族、彝族、苗族等在內的75戶人家400多人的村落。沿著石廂子左側陡峭的山谷壇子口而下,就是赤水河上游的大渡口。

        1935年1月29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率領中央紅軍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元厚)場一帶一渡赤水,進入川南的古藺、敘永地區,這是毛澤東第一次進入四川境內。

        2月3日拂曉,毛澤東等率領中央縱隊從摩尼向石廂子進發,經安基屯、東瓦溝、阿里普,下午5時許抵達石廂子。當地彝、苗、漢等各族群眾扶老攜幼、簞食壺漿迎接紅軍。紅軍總部、電臺、沒收征發委員會、銀行等均駐扎于此。根據軍部安排,紅軍總部駐萬壽宮;電臺設在老鄉劉春和、劉會元、陳文中家;中華蘇維埃銀行設在老鄉袁繼武、彭海家;沒收征發委員會設在老鄉王連山家;蘇維埃紙幣兌換處設在五圣宮;毛澤東住在老鄉肖有恩家。

        毛澤東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地,總喜歡找書找報,以便了解當地歷史掌故、詩詞歌賦和風土人情等,并通過報紙上的報道,了解一些國內和國際形勢變化,間接掌握一些敵人的情況。當時不可能在偏僻的石廂子馬上找到報紙和地方史志書籍,于是,毛澤東派人去請了一個熟悉情況的當地“私塾”先生來詳細詢問情況。

        當晚,中革軍委在石廂子召開會議,研究作戰方針和行動計劃。19時,軍委發出《關于我軍四日行動部署》電令。作出如下部署:“我野戰軍仍執行2日24時電令任務,各兵團明日行動如次:A、右縱隊全部由林指揮,應進到古宋金鵝地域,并相機占領古宋城,向永寧、江安、江門方向警戒。B、三軍團應進到興文地域(最好不經古宋)并準備相機占領興文城,向永寧方向警戒。C、五軍團應由摩泥〔尼〕(摩尼又名金尼)向西進到石廂子地域。D、軍委縱隊進到水潦地域!

        鑒于一軍團二師圍攻敘永縣城不下,各路敵軍又向敘永合圍,軍委于當晚22時向各軍團發出《我軍向分水嶺等地前進及四日戰斗部署》電令。部署:“我野戰軍為迅速脫離當前之敵并集結全力行動,特改定分水嶺、水潦、水田寨、扎西為總的行動目標”,“軍委縱隊明日仍在石廂子不動,準備開水田寨、扎西之間的地域”,“第五軍團應開到摩泥〔尼〕,并以得力的團警戒永寧,以掩護一軍團主力通過”,“一、九兩軍團及軍委三、二梯隊,應于明4日以急行軍通過永寧、摩泥〔尼〕之線”。當晚24時,軍委又發出《三軍團派團分別扼守站底、兩河口,五軍團扼守摩泥〔尼〕以北防永寧敵南進》的電令。命令:“五軍團扼守摩泥〔尼〕以北的要隘,阻止永寧之敵南進,直至明晚,以便掩護我右縱隊通過站底、摩泥〔尼〕之線向川滇黔交界之扎西地域集中”,“李、黃、陳、劉各以急行軍于明日拂曉通過永寧、摩泥〔尼〕之線,并于到達指定地域向永寧嚴密警戒”。紅軍向敵人兵力空虛的川滇邊境轉移,待機由扎西(威信)出長寧在宜賓附近北渡長江。

        當日,時任軍委三局政委的伍云甫①在日記中寫道:“2月3日,晴,由達摩坭〔尼〕經安吉亭〔安基屯〕、樂洼〔東瓦〕溝,到石鄉〔廂〕子宿營,沒收彭姓土豪(是日即舊歷除夕日——三十日)!蔽樵聘在前一天的日記中寫道:“2月2日,陰。由(8時)馬蹄灘經張家壩、海螺鋪〔堡〕、千水橋到達摩坭〔尼〕宿營(23時30分到達)。越六座高山。(約80里)”②

        當天,時任紅五軍團參謀長的陳伯鈞③也在日記中寫道:“2月3日,始陰、繼晴、微風,行軍——由風水橋經摩泥〔尼〕到石廂子。約75里。9時出發,因吃飯關系又挨晏了(即又晚了)!結果仍掉在野戰醫院后面,及至磨泥〔摩尼〕才插上第四科,到石廂子已晚間20時許了!”陳伯鈞還在前一天的日記中寫道:“2月2日,陰、夜雨。行軍——由馬頭經海螺鋪到風水橋,約75里。9時由馬頭出發。而我們伙夫起床太晏,弄得不能按時趕上隊伍,真是一個很大的缺點。到海螺鋪遇靖匪中途擾亂,打了數十槍。但我們在武裝掩護之下,仍安全通過該地。晚21時許才到達宿營地!雹

        打土豪過“開心年”

        時逢春節將至,紅軍在石廂子積極進行宣傳活動,書寫革命標語,開展群眾工作。2月4日(乙亥年正月初一),紅軍在石廂子召開群眾大會,將從惡霸地主彭正楷、周世成家沒收的糧食、衣服等分給貧苦群眾,并處決了民憤極大的稅卡員肖寶之。在吳家橋,紅軍宰殺團總吳聯山家的肥豬,與當地群眾聚餐,共度新年。幾十年后,當地老人仍津津樂道與紅軍一起過的這個“開心年”。紅軍為民除害,接濟窮人,深得民心。此后,紅軍四渡赤水兩次往返于“雞鳴三省”四川一側,均暢通無阻。

        終年辛苦而不得溫飽的“干人”,分得糧食、衣服等財物,與紅軍一起過了一個“開心年”。川南地區的窮人之所以叫“干人”,是因為他們終年辛勤所得全被軍閥、地主豪紳搶奪去了,他們的血被吸血鬼們吸干了。有的人家窮到連十七八歲的姑娘都沒有褲子穿,小孩子在冬天仍一絲不掛,蹲在路邊凍得發抖。有的連破爛不堪的衣服也穿不上,勉強把下體遮蓋一下,只能用稻草、棕樹葉編成的蓑衣披在身上。到了冬天,又只有蓋稻草編織的被子。至于吃的,廣大川南窮人過著“三月雜糧三月糠,三月野菜三月荒”的日子。

        美國著名記者、作家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記述了朱德總司令長征時期的往事。她寫道:“在朱將軍保存的有關這一時期的記錄中,我發現了許多潦草的鉛筆筆記,顯然是他在村子里休息時,或是在深夜臨睡前匆促記錄下來的。有一頁筆記提到一月十五日在遵義舉行過群眾大會,他在會上講了話……另外幾頁筆記顯示出朱將軍對人民生活問題的不間斷的關懷。有一處寫道:玉米和少量的白菜是老百姓的主要食物。老百姓窮得吃不起糧食,只能賣糧付租付高利。軍閥還搶米,算作‘戰時糧稅’……老百姓管地主叫‘紳糧’,自稱‘干人’——什么東西都被搶干了。三種鹽,闊人吃白的,中等人家吃褐色的,勞苦大眾吃黑鹽巴。農民就連黑鹽巴也吃不起,放一小塊在碗里,吃菜的時候就把菜在鹽巴上沾一下!雹

        陳伯鈞在日記中,如此描述當時的情形:“2月4日,晨霧、繼晴,休息——石廂子。石廂子系川、滇、黔三省交界處,處于萬山中,四周崗巒環繞,形勢險要。不過給養比較缺少,連水都不易找到。這兩日系舊歷年關,豪紳們物質都很豐富地準備過年,我們住的房主恰是一土豪,我們也就將土豪所辦的年貨給自己過年用了!今日傷口又比較好些,微可以行走一下,因此我亦到王主任(即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及第四科(即中央軍委四局四科)等處玩了一玩!

        毛澤東在石廂子開會過年洛甫代替博古負中央總責

        2月3日晚至2月5日凌晨,黨中央和中革軍委在“雞鳴三省”石廂子連續多次召開會議。2月4日18時,野戰司令部向各軍團發出《野戰軍司令部關于川南敵軍部署情報致各軍團電》,通報了川南敵軍兵力部署的情況,部署靈活機動應對敵軍。原來,紅軍在長征途中,軍委二局已經掌握了敵軍的密電碼,因此通過破譯敵軍的密電碼,掌握了敵軍的兵力部署等重要情報。所以,在長征途中,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運籌帷幄,指揮紅軍作戰略轉移,才沒有遭到敵軍的埋伏,這是蔣介石至死都沒有搞明白的事情。敵軍的密電碼是中共隱蔽戰線的地下黨組織,想方設法才搞到的。當時,毛澤東特別喜歡的年經戰士錢江(錢昌鑫)就在軍委二局三科當報務員(偵收員),從事偵聽敵人電臺的技術偵察工作。毛澤東曾多次了表揚軍委二局的工作,稱贊說:二局是“走夜路的燈籠”,我們是打著這個燈籠長征的,沒有二局,長征是很難想象的。⑥

        2月4日23時半,軍委又向各軍團發出《關于我軍五日行動部署》。對各軍團2月5日的行動部署是:“(一)第一軍團以集結扎西之目的其行進路線:子、軍團直屬隊及二師之一部應由大壩直開往扎西。丑、第二師主力及第三軍團跟九軍團二、三梯隊后,由兩河口經黃泥咀〔坭嘴〕、分水嶺開往扎西,以上兩路由林定出各宿營地。寅、一師主力如已到沙壩場時則即經石廂子進到檀場〔壇廠〕,但須于明日14時前,全部通過石廂子。(二)第三軍團應由清水河,黃泥咀〔坭嘴〕、海壩地域開往水田寨或扎西之西北地域。(三)第五軍團應進到石廂子宿營。(四)第九軍團及軍委二、三梯隊應進到分水嶺宿營。(五)軍委縱隊應進到水田寨宿營!蓖瑫r,要求“各兵團都應加強對古宋、永寧、站底各方的后側衛及駐址警戒”。從軍委發出的上述電文電令,可以看出由于當時軍情緊急,不僅會議研究的內容很多,而且會議是十分緊張和繁忙的。

        在石廂子,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中央領導,用開會的形式度過了長征途中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新年。這是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度過的唯一一個春節。作為遵義會議的延續,石廂子會議有以下三個議題:議題之一是討論中央紅軍的行動方針;議題之二是討論中央蘇區的問題;議題之三是研究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這次召開的“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堪稱長征路上的“小遵義會議”。2月5日凌晨,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分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洛甫(張聞天)代替博古(秦邦憲)負中央總的責任(習慣上也稱之為總書記);決定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博古任總政治部代理主任。此時中共中央已經與共產國際⑦失去了聯系,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決定了中共中央總負責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和中央紅軍的戰略方針以及中央紅軍的行動部署等重大事項。

        當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凱豐(何克全)在背后叫博古不要交“權”,博古沒有聽,他服從政治局多數人的決定,把幾副裝有中央重要文件、記錄、印章的挑子交給張聞天。從此,就開始了張聞天在黨內“負總責”的時期。張聞天雖然犯過“左”傾錯誤,但是在遵義會議的醞釀和召開的整個過程中,他都密切地配合了毛澤東,對促進會議的召開并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據此也就可以理解會后為何由他來代替博古的職務,這正如張聞天在筆記中所說的,“當時政治局許多同志推舉我當書記”,我“被抬出來代替了博古的工作”。這顯然與張聞天對會議所作的貢獻有關。

        在石廂子,周恩來與博古進行了一次長談,被稱為“周博長談”。遵義會議上嚴厲批評博古,推舉毛澤東參與中央核心領導,這是博古未曾想到的。對此,博古一直想不通。在紅軍一渡赤水到達石廂子村子時,周恩來同博古有一次長談。周恩來的談話推心置腹,大意是:我們黨必須找一個熟悉農村革命的人當統帥。我雖然長期做軍事工作,但我有自知之明。你雖然有才華,但不懂軍事,很難領兵打仗。你和我都是做具體業務的人,不合適做領袖,當統帥。毛澤東擅長農民運動,經過井岡山斗爭,總結出打游擊戰、運動戰的經驗,很適合駕馭目前的戰爭,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帥才。寧都會議后,他離開了軍隊,但紅一方面軍不能沒有他。從長征開始,我就在想辦法讓他盡快回到軍事領導崗位。我深信,以他的才能,一定能率領紅軍走出困境。所以在遵義會議上我力主他進入政治局常委,參與軍事領導。你的講話不檢討軍事路線錯誤,遭致很多人不滿,是因為大家憋了一肚子話要說。希望你能支持我,拋棄和老毛的前嫌,同心同德,一切為了打敗蔣介石,建立無產階級新政權這個大局。周恩來要博古“拋棄和老毛的前嫌”,“同心同德”,“一切為了打敗蔣介石”,“建立無產階級新政權”,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博大的胸襟!正因為周恩來的這一席推心置腹的談話,使博古解開了思想疙瘩,服從革命事業的需要,順利實現了史稱的“博洛交權”,張聞天成為黨中央的一把手。博古不僅將中央大權交給洛甫,而且此后一直心悅誠服地聽從毛澤東的軍政指揮。

        據周恩來后來回憶:中央紅軍一渡赤水向云南扎西行軍途中,洛甫首先提出中央要變換領導,他說“博古不行”。毛澤東找周恩來商量,把洛甫要求變換中央領導的意見告訴了他。周恩來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毛主席,聽毛主席的話!泵珴蓶|說:“不對,應該讓洛甫做一個時期!雹

        根據敵情的變化,2月5日凌晨3時,中革軍委以朱德總司令的名義從石廂子向各軍團發出《我野戰軍目前方針在集中全力于長寧以南及西南進行渡金沙江偵察》電令。部署:“我野戰軍目前方針在集中全力于長寧以南及西南地域爭取休息,進行渡金沙江之偵察,在渡江不可能時,即留川滇邊以機動!泵睿骸耙卉妶F不必到扎西,應由現地域改向長寧西南適當地域集中,進行路線及地域由林自定,但不得經兩河口”,“三軍團依彭、楊昨4日17時來電,向大壩山以南西進,但應避免走一軍團在同一路上運動”,“九軍團及軍委二、三梯隊仍向分水嶺前進不變”,“各軍團仍應以急行軍超過敵人,由兩河口向我追擊的范圍,在行進中應加強對兩河口側后衛和警戒掩護”。

        2月5日凌晨6時,石廂子會議結束。此刻,石廂子村莊里響起一聲雞鳴。雄雞報曉,一唱百應,此起彼伏,三省可聞,韻味無窮。由于會議開得十分順利,毛澤東精神飽滿,毫無倦意。當毛澤東聽到“喔……喔……”的雞鳴聲時,激情滿懷,感慨萬千:雄雞一唱天下白,在“雞鳴三省”石廂子用開會的形式過新年,過得太有意義了,真是沒有枉過!

        會議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只打了一個盹,就忙著吃早餐。上午10時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一行告別石廂子的漢、彝、苗等各族群眾,轉入云南省扎西(威信縣)境內。

        當日,伍云甫在日記中寫道:“2月5日,晴。由石相〔廂〕子出發,經水田寨,團匪據炮樓二座擾亂,繞山道,至花屋〔房〕子宿營,路甚難行(3里路行了約3小時),23時半才到。與二科合住房子!雹彡惒x也在日記中寫道:“2月5日,陰、微雨。行軍——由石廂子走小路到水田寨,行程75里。(入云南境)水田寨系云南地境,有滇軍一營守之,我軍準備相機消滅之。但至晚間與敵仍相持不下,因敵固守碉堡,不能立即攻克,造成對峙形勢。是日,我的擔架在途中掉隊十余里,晚間彎過敵堡又連跌十余跤。這是有病坐擔架以來第一次遇到的特殊困難情境,運輸員們均疲憊不堪無能為力了!到宿營地時已次日2時了!”⑩

        2月9日,紅軍各部均進抵扎西地區。敵人各路追兵抵達敘永時,撲了一個空。

        親歷者憶“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

        對石廂子會議,不少親歷者都有生動回憶。比如,周恩來在《黨的歷史教訓》一文中說:“從土城戰斗渡了赤水河。我們趕快轉到三省交界即四川、貴州、云南交界地方,有個莊子名字很特別,叫‘雞鳴三省’,雞一叫三省都聽到。就在那個地方,洛甫才做了書記,換下了博古!⑪

        張聞天夫人劉英在《長征瑣憶》中談到:“關于黨中央組織領導問題,遵義會議決定由常委分工解決。到2月5日在‘雞鳴三省’這個莊子里,常委分工才決定由聞天接替博古負總的責任(習慣稱為總書記)。當時凱豐還在背后鼓搗,叫博古不要交權,所謂‘交權’,就是把幾付裝有中央重要文件、記錄、印章的挑子交出來。博古沒有聽他的,還跟凱豐說,應該服從集體的決定。這樣他就把權交給了聞天,那幾付挑子,就跟聞天走了!⑫”

        錢江少將《長征中中央軍委行軍日程回憶》一文記載:1935年“2月1日到(古藺)馬蹄灘;2日到摩泥〔尼〕;3日到(敘永)石相〔廂〕子(雞鳴三。,留駐一天;5日到水田附近花屋〔房〕子;6日到石坎子,留駐一天;8日到院子”。錢江在此文前言中說:“為了緬懷長征的光輝歷程,我與許多老同志通過認真回憶,反復探討,并參照有關日記、文章、資料等,在一份五十萬分之一的地圖上標出了長征中中央軍委的行軍日程……長征時我在軍委二局作技術偵察工作,由于工作關系,在長征的全過程中,一直跟隨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行動,從江西到陜北,沒有中斷過!

        毛澤東也講過“雞鳴三省”會議。毛澤東談及“雞鳴三省”會議時,曾說:“1935年1月黨的遵義會議以后,紅軍第一次打婁山關,勝利了,企圖經過川南,渡江北上,進入川西,直取成都,擊滅劉湘,在川西建立根據地。但是事與愿違,遇到了川軍的重重阻力。紅軍由婁山關一直向西,經過古藺、古宋諸縣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個地方,叫做‘雞鳴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軍隊的強大阻力,無法前進。中央政治局開了一個會,立即決定循原路反攻遵義,出敵不意,打回馬槍,這是當年二月!

        關于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的職務問題,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在《關于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若干情況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周恩來同志回憶博古同志交出職務的情況時說: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后,‘博古再繼續領導是困難的,再領導沒人服了’。當時部隊行進到四川、貴州、云南交界的地方,在一個叫雞鳴三省的莊子里,‘毛主席把我找去說,洛甫現在要變換領導’。毛主席‘說服了大家,當時就讓洛甫做了’!⑬

        石廂子會議是遵義會議的延續,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性作用,歷史意義非同凡響。石廂子會議研究決定了三件重大事情:一是討論和研究了中央紅軍的行動方針,部署紅軍作戰略轉移,從而擺脫了敵人重兵的圍追堵截。二是討論和研究了中央蘇區今后的行動方針等問題,為中央蘇區以后的斗爭指明了方向。三是根據遵義會議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了分工,決定博古(秦邦憲)交出黨中央的最高領導權,由洛甫(張聞天)接替博古(秦邦憲)負中央總的責任,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張聞天在黨內負總責,保證了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指揮,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

        遵義會議之后召開的石廂子會議和隨后召開的扎西會議,完成了中央總負責人領導權交接,調整了中央紅軍的行動方針和戰略部署,制定了中央蘇區今后的行動方針,討論通過了“遵義會議決議”,傳達了“遵義會議決議”,糾正了“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軍事路線,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和全軍的領導地位。同時,作出了“回兵黔北”和“縮編部隊”的決策,縮編了中央紅軍各軍團,充實了一線戰斗部隊,減少了部隊的行裝;成立了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游擊縱隊,打擊和牽制敵人,配合中央紅軍作戰,策應中央紅軍“回兵黔北”的戰略行動。

        瞻仰紅軍長征紀念地——“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舊址,緬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得《四渡赤水》詩一首。詩云:“運籌帷幄石廂子,四渡奇謀敵膽驚。北上揮師驅日寇,三軍會合聚群英!

       。ㄗ髡邌挝唬簽o州市敘永縣人民政協)

        參考文獻

       、傥樵聘,湖南省耒陽縣人。1923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長征期間,伍云甫歷任中央軍委三局政委、中央軍委二局政委、中央軍委第二政治處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擔任中國人民救濟總會秘書長、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衛生部副部長、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常委等職。

       、凇都t軍長征日記》,檔案出版社1986年版。

       、坳惒x,四川達縣人,1926年冬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翌年夏,參加討伐夏斗寅叛軍的戰斗,在前線加入中國共產黨。長征中任紅五軍團參謀長,率部為中央紅軍殿后,有“鐵屁股”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院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堋都t軍長征日記》,檔案出版社1986年版。

       、荨秱ゴ蟮牡缆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重印,1979年4月第1版,第358頁。

       、迯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離開江西蘇區,到1935年10月長征結束,據二局破譯科副科長鄒畢兆在長征途中的親筆記錄顯示:二局破譯科在險惡的戰爭環境中,相繼破譯了180余種密碼。地圖上曲折的長征路線,也是二局情報的寫照。敵人哪兒強哪兒弱,哪兒可以通過,都是靠二局提供的情報。

       、叩谌龂H又名共產國際,列寧領導創建,存在于1919~1943年,總部位于莫斯科,是一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組織的國際組織。1922年7月,中共二大正式決定參加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第三國際成了中共的實際領導者。

       、唷睹珴蓶|年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6頁。

       、帷都t軍長征日記》,檔案出版社1986年版。

       、狻都t軍長征日記》,檔案出版社1986年版。

        ⑪《文獻和研究》1985年第1期。

        ⑫《黨史資料征集通訊》1986年第10期第17頁。

        ⑬《黨史資料征集通訊》1985年第1期。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
      两个人免费完整在线观看视频

      <source id="cehv3"></source><blockquote id="cehv3"><track id="cehv3"><code id="cehv3"></code></track></blockquote>
        <blockquote id="cehv3"><wbr id="cehv3"></wbr></blockquote>
        <video id="cehv3"></video>
        1. <b id="cehv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