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cehv3"></source><blockquote id="cehv3"><track id="cehv3"><code id="cehv3"></code></track></blockquote>
    <blockquote id="cehv3"><wbr id="cehv3"></wbr></blockquote>
    <video id="cehv3"></video>
    1. <b id="cehv3"></b>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心向黨經風云——百歲女紅軍黃海云

        

       王友平 

        2019年3月20日,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紅軍黃海云于廣州不幸病逝,享年101歲。靈堂挽聯寫道:“三過草地長征路上堅強小戰士;百歲壽星人生途中幸福老母親!秉S海云有著一段頗具傳奇、令人敬佩的革命經歷,她曾身經百戰、歷經磨難,見證了中國百年歷史變遷、世紀風云變幻,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設發展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流浪女童工參加紅軍

        黃海云,1918年農歷正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四川省梓潼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是家中四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上有一個姐姐、兩個哥哥。她本姓吳,家人給她取了個小名叫“秀娃”。她4歲時,父親因為丟了地主家一頭牛被抓進監獄,關了三天后不明不白地死去。原來家里為贖父親出獄,變賣了田地,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母親無力撫養四個孩子,迫不得已只好將最小的女兒送給鎮上一個姓黃的人家做養女,從此“秀娃”改名“黃海云”。養父母靠放高利貸為生,經濟還算寬裕,對她還不錯,8歲時就送她去學堂里讀書。她14歲時,養母病故,養父續弦,后母對她很不好,讓她輟學在家,一天到晚也沒什么好臉色。黃海云受不了這個氣,15歲時她就在姐姐的幫助下來到了縣城一家紡織廠當學徒做童工。她總是起早摸黑,每天至少要干活十二三個小時。不久因工廠在戰亂中停產了,黃海云開始四處流浪。

        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來到梓潼縣。當時黃海云和姐姐、嫂子們逃到了離縣城幾十里外的鄉下姨媽家。在姨媽家,表姐動員她去見“同志哥”(紅軍),告訴她紅軍曾在自己的婆家住過,對人可好了;“紅軍是農民的軍隊,專門幫助咱們窮苦老百姓”。黃海云曾躲在菜地里親眼看到幾個紅軍戰士,他們打著綁腿、穿著草鞋、戴著帽子,個個精神抖擻,彬彬有禮。于是,她決定跟“同志哥”干革命去,便偷偷讓表姐帶她去報名參加紅軍。當時負責登記的紅軍干部簡單問了她的家庭情況,反復看了她的身高,當時她身高只有1.48米,紅軍干部怕這小姑娘謊報年齡不想要她。但她決心了當紅軍,硬是左纏右磨,感動那位招兵干部,那位紅軍干部最終在報名登記冊上寫上了黃海云的名字,并發給她兩條綁腿布,就算參加紅軍了。她高興地立即回家取行李,可是姨媽卻很舍不得,不讓她走,她決心要走,最終說服了姨媽放行。臨走時,姨父還給了她兩塊大洋,并叮囑她說“如果干不了就趕緊回來”。她毅然決然地走了,這一走就是20多年。紅軍部隊領導最初分配她到“新劇團”。黃海云不愿意去“演戲”,她寧可到運輸隊當苦力,于是被分配到了紅軍運輸隊。

        “我也要做黨的人!”

        一開始,黃海云被編到運輸隊,她和戰士們一起運送槍支彈藥、糧食、傷員。運輸隊沒車缺馬,主要靠肩挑背扛。有一次,黃海云給部隊運送槍支,一桿槍有十多斤重,她人還沒有槍高,一次就要背4條槍。老兵告訴她,槍是紅軍的命,丟了槍就等于丟了命。于是她視槍如命,白天把槍扛在肩上,晚上把槍墊在身下睡覺。有次碰到下冰雹,她生怕那雞蛋大的冰雹把槍砸壞了,緊緊地把槍摟在懷里。一陣冰雹過后,槍是安然無恙,她頭上卻鼓起了好幾個大包。在運輸隊,她經常要長途跋涉去完成任務,翻山越嶺,往往一走就是幾十里上百里。

        幾個月后,她被分配到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第七分院當護士。醫院不是戰斗部隊,護士都沒配槍,若遇敵情,只能趕快找石頭、木棒等防身擊敵。當時,紅軍醫院條件很差,缺醫少藥,當護士所做的工作就是幫傷病員煮點湯喝,換換紗布,不用打針也不用量血壓,根本沒有那些設備。但因條件太差,護士只能用消過毒的牛皮紙給傷員敷藥,由于紙很硬,一貼上傷口,傷員總是痛得直叫。為了減輕傷員的痛苦,黃海云換藥時動作輕而且特別仔細。每到宿營地,護士們還要四處打柴,幫傷病員煮湯、燒洗腳水。

        黃海云個子小,每次出去,別人打一大捆,她只能打一小捆,可她從來不偷懶,總是格外努力工作,還怕紅軍會因為她的養父母成分不好而哪天會不要她。黃海云所在的護士班總共十來個人。她發現班里有幾個大姐平時工作非常積極,還經常在一起開會。黃海云去問為什么,大姐們告訴她,她們是“黨的人”!拔乙惨鳇h的人!”黃海云說。

        此后,黃海云工作更加積極,累活、臟活,不等分配,她總是搶著干。班里最累的活是抬傷員,大姐姐們看黃海云年紀小沒安排她,可她總是爭著上。有一次,她和一個姐妹抬著傷員一口氣跑了好幾公里,擔架的扶手把她的肩膀磨得血肉模糊,衣服和皮肉都粘在了一起,疼得她直掉眼淚,但她卻沒叫一聲苦。還有一次背糧食,黃海云背了五六十斤重的糧食,跟大姐姐們一起從山間小道回宿營地,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下半夜到達目的地時,她的衣服都成了布條條,身上布滿血口子,到處青一塊紫一塊,她也一聲不吭。

        長征路上歷艱險

        1935年春,黃海云隨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爬雪山,過草地,行軍異常艱難。她跟隨紅軍翻越了兩座大雪山。第一座是夾金山,第二座是黨嶺山。

        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南下受挫后西進甘孜,途中翻越黨嶺山。黨嶺山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西北,因系傳說中古代羌人南遷時黨項羌在此經過之地故名。黨嶺山海拔5000多米,異常險峻,山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風暴、雪崩不斷,被稱為“鬼門關”。翻越此山,需要上山下山各走一百里。黃海云和眾多戰士們一樣,上身裹著兩三件單衣,下身穿一條齊膝的短褲,打著綁腿,蹬著草鞋,拄著一根木棍。半路上,黃海云撿到一件粗線織的破背心,如獲至寶,趕緊將它緊緊地綁在身上。一路上,黃海云和戰友們相互攙扶著在風雪中艱難爬行,不時看到倒下凍僵的戰友的尸骸。很多戰士腳都凍裂了,長長的血口子,不時往外滲血。逼近山頂,寒風凜冽,戰士們被刮得東倒西歪。山越來越陡,雪越積越厚,風越刮越緊,呼吸越來越困難,頭暈腳軟。戰士們倘若在山上停下來休息、說話或喝雪水,很可能就倒下去再也起不來。接近山頂時,黃海云實在挪不動腳步,很想停下來喘口氣,立即被戰友們制止了。下山的時候,黃海云只好眼睛一閉,向下滾。有一次,她差點掉進冰洞里,多虧了手中那根結實的木棍救了她的命。雙手麻木的黃海云死死攥著那根木棍,一步一步將雪山拋在了身后。黃海云后來回憶說:“我拄著木棍,手冷得發抖,一邊還扶著戰友,就這樣忍著、撐著。直到后來下了雪山,我才慶幸自己還活著!

        1935年8月,中央軍委將紅一、四方面軍混編為左右兩路軍,迅速過草地。紅四方面軍是第一次過草地。草地縱橫百里、荒無人煙,到處是深不可測的險惡泥沼,一不留神就會連人帶馬被吞噬。草地上氣候變幻無常,白天往往先還是萬里無云、驕陽似火,一轉眼就是烏云滿天、瓢潑大雨,甚至還有雪花、冰雹,劈頭蓋臉砸來,讓人躲也無處躲。那時大家都沒有衣服換,也沒有地方睡覺,穿著濕漉漉的衣服行軍。更嚴重的是缺少糧食,隨身背的干糧很快就吃光了,只好挖野菜、嚼草根。大家都擔心掉隊,一旦掉隊,就意味著死亡。缺吃少穿、精疲力竭的紅軍將士,實在走不動了,就坐下來背靠背休息一會兒。有一次,當黃海云從草地上站起時,發現背靠著自己的姐妹斷了氣,身子已經涼了。一路上,黃海云親眼看見自己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去。

        歷經千辛萬苦,總算活著走出草地。誰知張國燾又下令剛過草地的紅四方面軍重新穿過草地去攻打成都,張國燾提出“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號。黃海云曾回憶說:“最難忘的莫過于過草地了。由于張國燾的錯誤領導,紅四方面軍竟然三過草地,令紅軍將士吃盡了苦頭!

        二過草地,糧食奇缺。大家本來指望路上挖點野菜,可是紅軍第一次過草地的時候,野菜就被挖光了。帶的一點干糧很快吃完了,沒等走完草地,就沒得吃的了。很多人病死、凍死、餓死。幸虧前面的部隊給黃海云所在的醫院送來一頭牛,全院每人分到巴掌大一塊牛皮和四兩牛肉。實在餓得撐不住了,黃海云就把牛皮拿出來,撕一小塊放在嘴里,邊走邊嚼,牛皮很難嚼爛,最后干脆直接囫圇吞下了。

        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南下攻打成都失敗,部隊又決定北上與黨中央會合,仍要穿越草地,這就是第三次過草地。這次過草地與前兩次的線路不同,行程也更遠。開始,黃海云穿著草鞋在泥沼中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前艱難行進,一雙草鞋不到兩天就爛了。走到后來,帶的草鞋穿完了,她就從破衣服上撕下一塊布來裹在腳上。但是裹在腳上的這塊布,也很快被泥沼吞沒。戰友們只好將一塊牛皮戳上幾個洞,用繩子系在她腳上當鞋子。這雙鞋看起來結實,可是一見水就滑溜溜的,一走就摔跤。后來黃海云干脆打著赤腳行軍。走出草地時,她和其他戰友一樣,腳都被泡爛了。

        回憶起長征時的艱難情景,黃海云心情沉重,她十分感嘆地說:“對女紅軍來說,雪山草地尤其殘酷,環境差、營養差,女性還要面對生理期的問題。我是個護士,一路上燒湯煲藥,但在過草地時,別說給傷病員治病,就是煮一碗湯給傷病員喝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為缺衣少食,缺醫沒藥,有時眼睜睜地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倒在自己面前。那種揪心的場面,令人永世難忘!”

        “革命不成功,誓不把家還”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后,紅軍到達甘肅,紅軍部隊后勤部召集女兵開會,宣布“國共兩黨合作,部隊不需要那么多女兵,醫院要解散”,讓女紅軍們各自回家去。一聽這消息,女紅軍們頓時哭成一片,家在哪兒呀?“離家這么遠,讓我們往哪里摸呀?”黃海云不想回家,她找到后勤部長楊志誠請求道:“我是出來干革命的,革命還沒成功,就是槍斃我,我也不回家,死也不離開紅軍!睏畈块L沒辦法,只好同意她留下,分配到兵站繼續當護士。就這樣,她跟著紅軍一路走到了延安。在延安,她被編入護士連,因為識字,又被選送到延安魯迅師范學校學習,后又到陜甘寧邊區黨校進修。1936年,剛滿18歲的黃海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黨校學習期間,黃海云認識了也同樣參加了長征、從井岡山走來的25歲的紅軍戰士賴春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38年他倆在延安結婚。

        婚后他倆一共生了六個孩子,由于戰爭形勢所迫,不得不把其中兩個女兒送給了鄉親撫養,后來一直杳無音信,這成了她終身的錐心之疼。1939年,她任陜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教導營文書,不久進入延安陜甘寧邊區黨校學習。1941年春,隨丈夫賴春風到甘肅隴東軍分區,任統計參謀。1946年,任邯鄲解放區組織部干事。新中國成立后,任廣州軍區政治部干部部福利科科長等職。1960年,被授予中校軍銜。后以正師職身份離休。根據她在紅軍時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所做的突出貢獻,先后被授予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和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各一枚。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章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上世紀60年代初,黃海云終于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老家梓潼探望父老鄉親。當時有人認為她是老紅軍,回家鄉應通知縣里,縣里肯定會出面接待的。但黃海云為了不麻煩組織,就一人悄悄回家看了看姐姐哥哥。1982年,黃海云與老伴賴春風將軍一起再次回到梓潼,仍然沒有驚動縣里。

        終身宣傳、弘揚長征精神

        黃海云一生不忘長征情結,長期堅持宣傳長征精神。1960年,黃海云被廣州八一小學聘請為校外輔導員,常去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她也常給新戰士講長征故事。黃海云說:“年輕人不知道什么是苦,我多講一點是為了讓他們明白今天的生活需要珍惜,遇見困難也不要氣餒!敝钡酵砟昀霞t軍黃海云還經常給人們講長征故事。

        2004年3月,黃海云在家里接受《解放軍報》記者采訪時,她回憶長征說道:“最難忘的莫過于過草地了……第一次過草地是跟紅一方面軍會合,在百川、甘孜、爐霍一帶,張國燾跟黨中央鬧分裂,要返回去打成都,成都沒打成又返回來。結果把大家折騰得筋疲力盡!敃r掉隊的、開小差的很多,也有很多人病死、凍死、餓死了。后來實在堅持不住,部隊就殺了牛,每人分得巴掌大一塊牛皮。這時我們已餓了兩天,吃了牛皮第二天就沒東西吃,不吃吧,又實在餓得難受。于是,大家把僅有的這點食物煮熟后,一次吃上一點點。正是靠著這一塊牛皮和跟著紅軍干革命的堅定信念,我們終于走出了沼澤地。直到走到甘肅后,部隊才搞到些糧食!闭劦浆F在的美好的物質生活,她說:“我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不能忘了艱苦奮斗的精神!

        2006年9月,88歲的黃海云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她感嘆說:“現在的和平、幸福來之不易。年輕人對紅軍長征越是沒什么概念了。我要把過去那段歷史講給大家聽,要讓年輕一代不要忘本,不要忘記歷史!”她詳細回顧了長征的艱苦卓絕歷程,不無幽默地說:“現在有人開玩笑,說老紅軍這么長壽,當時過草地吃的是冬蟲夏草吧?我那時沒聽說過冬蟲夏草,冬蟲夏草也不是長在草地上的!10月,廣東省十佳少年張夢嫻和《少先隊員》雜志社的小記者們來到黃海云家慰問并請她講紅軍長征故事,講述結束后,黃海云和少先隊員一同齊聲朗誦毛澤東詩詞《七律·長征》,并愉快地合影留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突如其來的災難消息傳到了廣州白云山腳下的一座小院里,已經90歲高齡的老紅軍黃海云每天守在電視機前,時常老淚縱橫!斑@個地方離我老家不太遠!崩先思覍ι磉叺娜苏f,“長征的時候,我在那里住過一陣子!彼龔淖约旱耐诵萁鸫嬲劾锬贸隽藘H有的兩萬元,捐給了地震災區。

        2009年,黃海云應邀參加廣州軍區司政后干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會。會上她聲情并茂地講述長征經歷。她這樣講道:“我今年91歲,17歲參加革命,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經三次翻雪山、三次過草地……”滿頭白發的老紅軍黃海云的授課,極大地引發了年輕干部戰士們“尋找老紅軍,尋找紅軍傳統”的熱情。

        為了宣傳弘揚紅軍長征精神,凡是有單位要采訪,她從不拒絕。有時身體不舒服,子女們勸她別接受采訪了,可她說這是宣傳紅軍長征精神的好機會,我不能放棄。就這樣,她先后接受了中央電視臺、解放軍畫報、井岡山干部學院和延安長征干部學院等采訪。

        2016年8月,黃海云高燒住院,她的女兒賴亞力還聽到她在夢中講長征:“那個高原,現在誰能上?”她98歲高齡時,還在家中給來看她的后輩和外國友人講述長征故事。同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向黃海云頒發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章”。

        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黃海云曾經遇到過不少困難和挫折,但她都能夠坦然面對。她說:“人一旦有了理想信念,什么溝溝坎坎都能過得去!遍L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偉大的長征精神支撐和激勵了長征女戰士黃海云的一生,也通過她的不懈宣傳和終身踐行弘揚感染激勵了許許多多的年輕后代。

        黃海云把一生都獻給了革命,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歷經風云,創造輝煌,活得精彩。她與賴春風將軍都非常重視家風,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培養,對子女要求十分嚴格。她那種自強自立、堅韌不拔、奮斗不息的精神,那種打不垮、拖不爛、能扛住任何壓力的巨大能量,那種善良、寬厚、慈祥、體貼的胸懷和愛心,深深地影響著她的子孫后代。她總是極力關心別人,除了自己家的孩子,對老戰友們的孩子,她也時常掛在心上,總想為他們的成長多做一些事情;對老伴的老家井岡山和自己四川老家也關懷備至,她帶領子女們為家鄉的建設集資募捐,在井岡山建了一所希望學!猴L中學,為老區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2019年11月9日,老紅軍黃海云骨灰安放儀式在井岡山根據地烈士陵園隆重舉行,實現了她魂歸井岡的夙愿。

        這位一心向著黨和人民、歷經革命風云滄桑的百歲女紅軍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她的精神品質將永遠激勵著國人,正如一首挽詩所寫:“巾幗少小入紅軍,百戰強敵泣鬼神。救苦英豪今逝世,精神不死勵國人!

       。ū疚淖珜戇^程中得到了老紅軍黃海云之女賴亞力女士的大力支持,謹此致謝。

       。ㄗ髡邌挝唬褐泄菜拇ㄊ∥h校)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
      两个人免费完整在线观看视频

      <source id="cehv3"></source><blockquote id="cehv3"><track id="cehv3"><code id="cehv3"></code></track></blockquote>
        <blockquote id="cehv3"><wbr id="cehv3"></wbr></blockquote>
        <video id="cehv3"></video>
        1. <b id="cehv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