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濱江述懷》感悟趙一曼的革命精神
袁剛
1936年8月2日,31歲的趙一曼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斗爭,而被敵人殺害,為中國革命和中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在東北從事革命活動期間,她曾以死名志、以詩述懷,寫下了充滿革命豪情的七律詩《濱江述懷》:
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
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
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濱江述懷》簡短精練,氣勢磅礴,意境深遠,既是共產黨人慷慨激昂的戰歌,又是革命先烈從容赴義的誓言,細細品讀,深深感受到詩作背后濃厚熾烈的初心使命,感受到強大的精神力量,讓人精受到洗禮、心靈得到凈化。
“誓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直接抒了為國為民而棄“小家”、跋山涉水無所畏懼的豪邁情懷。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為反對夏斗寅的進攻,正在住院的趙一曼偷跑回學校,參加由葉挺率領的“西征”隊伍,在急行軍途中,趙一曼和隊友們逮捕了一個土豪,并把土豪的財物分給眾鄉親。在哈爾濱工作期間,趙一曼參加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大罷工,爭取和維護了電車工人的利益。1935年11月15日,趙一曼遭到500余名日偽軍圍攻,她掩護其他同志和傷員突圍,受傷被捕。在敵人審訊期間,受其啟發感化的敵警董憲勛和小護士韓勇義等幫助趙一曼逃離,當敵人快要追上時,趙一曼要求大家統一口徑,說是她用錢雇請的,一切與他們無關……在危急時刻,趙一想到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別人的安危,陳毅元帥曾詩贊其:生為人民干部,死作革命英雄。
“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是身為女兒身的趙一曼向世俗發出的質問和挑戰,鮮明地表達了作者超然的自信和同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趙一曼10歲時,被母親強行纏足,她絕不屈服,找出柴刀憤然把纏足布、尖尖鞋砍爛,以后還當著客人在堂屋(客廳)里洗腳,展示“大腳”。青少年時期,趙一曼為抗爭封建家庭,先后在黨主辦的《婦女周報》上發表“被兄嫂剝奪求學權利的我”等文章,呼吁男女平等、廢除封建禮教。在宜賓縣立女子中學(今宜賓二中)讀書期間,趙一曼組織展剪髻運動、反帝反仇油運動……這些都表現出一曼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
“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寫出了作者為振興中華、拯救民族而不惜犧牲的大無畏氣概。在蘇聯中山大學學習時,由于國內急需做地下工作的優秀干部,已5個月身孕的趙一曼毅然告別丈夫回國,被黨中央派到宜昌從事地下工作!熬乓话恕笔伦兒,趙一曼又受組織派遣,辭別年幼的兒子,毅然決然奔赴東北從事革命工作,此后她們母子再未見面。在面對偽濱江省公署警務廳特務大野“為什么抗日”的拷問時,趙一曼義正詞嚴地反詰道:我是中國人……我們中國人除了抗戰外,難道還有別的出路可以選擇嗎?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押解到她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珠河縣,在火車上趙一曼絲毫沒有表現出驚慌的態度,反而透露了“為抗日斗爭而死才是光榮”的口吻,最后她用寶貴的生命踐行了“為國犧牲”的初心和誓言。
“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表達了百折不撓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歷史使命和社會理想。在“旌旗紅似花”的信念鼓舞下,面對著山河破碎,生靈涂炭,趙一曼把代表忠堅的“一”字融進她的化名中,帶領著抗聯戰士們在白山黑水穿彈雨、斗饑餓、戰風雪……浴血奮戰,救亡圖存。最后,在受傷被捕面對敵人鐵條扎、皮鞭抽、鐵烙、灌汽油、坐老虎凳、用電刑、將一根根竹釘入她的十指的殘酷刑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渝。她怒斥敵人說:“你們這些強盜,可以讓整座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肉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人的信仰,打敗不了中國人的抗日決心”,臨刑前,趙一曼高聲唱起了她最喜愛的《紅旗歌》:“尸體還沒有僵硬,鮮血已染紅了旗幟。高高舉起!血紅旗幟,誓不戰勝終不放手……”這些擲地有聲的言行集中體現了趙一曼歷經磨難,斗志彌堅,永葆大節不奪的蹈厲之志和堅定信仰。
趙一曼是在中華民族的土壤中成長起來具有傳統文化品格的巾幗英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培育下經過民族民主革命鍛煉的共產主義戰士,是在國際反法西斯大環境中出現的抗日民族英雄,她的精神曾經影響并將繼續影響和激勵著今天的我們。
1.感悟堅定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案锩硐敫哂谔臁,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在黨的奮斗歷程中,趙一曼等共產黨人流血犧牲前仆后繼靠的就是堅定的信仰信念!靶拍畹膱远▉碜岳碚摰淖杂X”,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相關理論知識,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行,努力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筑牢自己的信仰之基,始終保持對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的清醒認知和執著追求。
2.感悟忠誠品格,做到“兩個維護”!疤煜轮恋,莫大于忠!睂h忠誠,是趙一曼等革命先輩一生堅守的信條,也是新時代黨員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質。黨員干部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不管面臨么艱難險阻,不管遇到什么大風大浪,都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始終堅定共產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
3.感悟斗爭精神,勇于擔當履職。斗爭精神是趙一曼等先輩先烈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當前,宜賓市正處在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的關鍵時期,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繼續傳承發揚斗爭精神,不斷增強斗爭意識,提高斗爭本領,徹底贏得考驗、戰勝危險,在干事創業中保持斗爭熱情、燃燒斗爭激情,直面困難,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用擔當的鐵肩扛起“時代重任”,在推動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4.感悟為民情懷,永葆公仆本色。趙一曼的一生是無私為民的一生!拔覍o我,不負人民”,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黨員干部要永遠保持“人民是天,人民是地,人民是我們的江山和社稷”的敬畏和警醒,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切實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需要的地方入手,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感悟愛國情操,投身復興偉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趙一曼等栽倒先烈為今天我們實現偉大夢想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在堅持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的同時,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響應祖國的召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努力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在“綠我涓滴”中,共同繪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千頃澄碧”。
〔作者單位:宜賓市委黨研室(市地方志辦公室)〕
附:趙一曼簡介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曾用名李淑寧、李一超等,1905年10月25日出生在四川宜賓縣徐家鄉(現為宜賓市翠屏區百花鎮)一個封建小地主家庭。趙一曼排行老七,是家中幺女,家里人都喊她“幺妹兒”。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她面對封建習俗,奮起抗爭,在先進文化和共產主義思想的啟蒙下,沖破封建牢籠,踏上革命道路,成長為一光榮的共產黨員。她既從事中共組織的秘密工作,又拿起武器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表現出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1936年8月2日,趙一曼懷著抗日戰爭必勝的堅強信念,在黑龍江珠河縣(今尚志市)小北門壯烈犧牲,熱血灑地,壯志燭天,以31歲年輕的生命火炬,為后繼者照亮了前進的征程。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