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堅持創新驅動 服務中心大局 在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共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
一、堅持向中心工作聚焦聚力,努力發揮大黨史工作建言獻策的資政效應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國家戰略。為找準黨史部門服務經濟圈建設的著力方向和工作重點,充分踐行“開門開放辦黨史”的大黨史工作理念,4月20日-4月21日,我室一行6人專程赴渝考察學習,商討雙方合作事宜,達成重要合作共識。
。ㄒ唬┖炇鸷献骺蚣軈f議,建立成渝黨史部門常態化合作機制。雙方已于5月19日在成都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商定: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常態交流互動;共享黨史資料和研究成果,共同開展黨史課題研究;實現文字類、音像類、話劇類等紅色文藝作品互換互推互演,共同打造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
。ǘ┌l揮比較優勢,助推打造成渝紅色文旅經典品牌。我們通過與重慶黨史研究室深度合作,經過前期調研和充分論證,選擇了聚焦成渝紅色資源聯線開發這一主攻方向,作為服務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切入點。在提交市委的資政報告中,我們初步建議分三步走打造成渝紅色文旅經典品牌:首先是借鑒重慶經驗,打造成都紅色旅游“芙蓉聯線”。一是借勢寬窄巷子品牌影響力和旺盛游客資源,打造人民公園紅色文化集中展示區,高品質建設成都主城區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網紅打卡地,同時借機補齊我市缺乏集中開展較大規模黨性教育陣地的短板,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二是充分利用建川博物館現有的資源品牌優勢和年均300萬客流的市場人氣熱度,以建川博物館聚落為中心,整合周邊大邑橫山崗紅軍戰場遺址、邛崍紅軍長征紀念館、蒲江成都戰役紀念館等紅色資源,打造近郊紅色文化集中展示區。通過串聯起兩個集中展示區,整體打造成都紅色旅游“芙蓉聯線”品牌,形成中心城區與近郊區縣優勢互補、融合共興的紅色旅游格局,滿足各類社會群體對成都紅色旅游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其次是連片成勢發展,打造成渝紅色旅游“雙城聯線”。以成都芙蓉聯線、重慶紅巖聯線為龍頭,共同打造成渝紅色旅游“雙城聯線”。助推成渝兩地實現資源共享、客源互推、信息互通、節慶互動,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打造全國紅色旅游目的地經典品牌,大力開創“到重慶必到成都,到成都必到重慶”的紅色旅游新格局。最后是發揮主干作用,推動“成渝地區紅色旅游走廊”建設。成都被賦予“一干多支”的“主干”地位,因此在打造成渝紅色旅游聯線的進程中,還要加強與廣安鄧小平、江津聶榮臻、潼南楊闇(àn)公楊尚昆、儀隴朱德故里等紅色景區景點的資源整合,共同建設成渝地區紅色旅游走廊。
二、堅持解放思想合作共贏,努力發揮大黨史工作創新賦能的蝴蝶效應
2019年,為更加有效地服務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我室創新性以話劇這種舞臺藝術作為突破口,組織創演了革命歷史話劇《芙蓉花紅》,實現了黨史傳播方式的大膽創新。在創演《芙蓉花紅》過程中,我室堅持開門辦史,探索出“黨史研究室牽頭+相關部門聯合+市場化運作”的資源整合模式,構建起大黨史工作共同體。
在資金籌集上,市委黨史研究室率先投入19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聯合龍泉驛區委共同參與制作,采取市場化機制招募有實力的文化公司“加盟贊助”,最終實現了財政花錢少、社會效應好、企業有贏利的協同共贏目標。在內容創作上,為鑄造精品,確保該劇“叫好又叫座”,堅持構建大黨史平臺匯聚八方資源,組建一流創作團隊,協調省市黨史、宣傳、文化等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及文化公司、主創團隊等各方資源,以召開創作協調會、懇談會等形式,反復研討,集思廣益,深度挖掘紅色資源,精心打磨內容情節。在市場推廣上,主動爭取市委組織部支持,并與市委主題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接,將該劇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作為情景黨課在第二批全市主題教育活動中巡演,充分彰顯黨史宣教傳播力、影響力。
截止目前,該劇已在全市各區(市)縣進行巡演19場,總觀看人數約2萬余人次,引起觀眾強烈情感共鳴和思想震撼,實現了社會公益效應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共贏。
三、堅持樹立“黨史+”思維,努力發揮大黨史工作跨界融合的聚變效應
為迎接2021年建黨100周年,今年我室創新打造了《成都百年黨史》金牌音頻節目。通過與成都廣播電視臺故事頻率跨界合作,以聲音紀錄片形式,回顧成都黨史百年偉業,打造“聲”動黨史課。在成都電臺播出的同時,同步上傳成都黨史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學習強國、喜馬拉雅等APP平臺,后期還將制作成音頻光碟、黨史精品教材,投放機關、企業和學校,實現黨史宣教效益最大化。目前已經開播19期,市場反響很好,該節目將一直持續到明年七一建黨100周年。
四、堅持用活黨史學會平臺,努力發揮大黨史工作整合資源的集聚效應
一是大力推進黨史學會專家庫建設。我室以黨史學會換屆為契機,通過以平臺找人、以人找人、以會找人、以文找人等方式,多渠道努力挖掘黨史專家資源,多方動員推薦對黨史有研究、黨史理論有功底、黨史工作有熱情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黨史專家人才庫中,加快組建黨史特約研究員和黨史宣講員“兩支隊伍”,引導黨史專家智庫積極參與黨史專題研究、資政課題聯合攻關和黨史作品審讀審看工作,為推進黨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二是大力加強黨史學會單位會員發展工作。會員作為黨史學會發展的參與者、創造者,是學會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我室抓住黨史學會換屆契機,積極做好發展單位會員的宣傳、摸底、審核、推薦等相關工作。按照相關規定,在原有單位會員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在高校、科研單位、學術機構中吸收單位會員力度,努力形成高質量會員隊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和智慧,共同開展黨史資料征集、黨史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著力構建互聯互通、開放共享的大黨史工作機制,整合各方資源共同做好新時代黨史工作。
五、下一步深化完善成都大黨史工作格局的打算
。ㄒ唬┚劢菇h100周年發揮好大黨史工作效用。將2020-2021年黨史工作進行通盤思考部署,整合各方資源力量,重點做好四項工作:一是著力從經驗規律維度深入梳理研究黨的歷史,編撰好《中國共產黨成都100年簡史》等黨史基本著作。二是聯合第三方專業機構,精心創作出品紅色歌曲《復興之路》。三是與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聯合出品大型原創舞劇《努力餐》。前期試演觀眾反響熱烈,下一步即將公演。四是策劃拍攝革命歷史題材電影《芙蓉花兒紅》。確保2021年6月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上映,將成都元素的紅色經典推向全國。
。ǘ┚劢钩捎宓貐^雙城經濟圈建設發揮好大黨史工作效用。繼續深化與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合作,并積極探索建立川、渝、蓉兩地三方合作機制,充分發揮黨史部門存史資政功能,服務國家戰略,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聚焦雙城經濟圈建設,助力打造“成渝雙城紅色聯線”文旅經典品牌,搭建起西南地區最優質的愛黨愛國愛家鄉教育陣地。二是認真記錄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偉大歷史進程。三是結合東部新區“未來之城”建設,宣傳貫徹好省委市委重大決策部署。
。ㄈ┚劢姑撠毠院鸵咔榉揽匕l揮好大黨史工作效用。重點圍繞脫貧攻堅、全民抗疫這兩件大事,聯合相關市級部門和各區(市)縣抓好黨史工作。一是聚焦脫貧攻堅,主要做好兩件事。編纂出版《歲月留痕——成都市脫貧攻堅全景》圖文專輯。編纂出版《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成都實踐》一書。二是聚焦疫情防控,主要做好四件事。編撰《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大事記》。做好建國以來抗疫資料專題編研工作。編纂《歲月留痕——成都市戰“疫”全記錄》圖文專輯。拍攝抗疫題材電影《溫暖的橋》,目前已進入后期制作。
。ㄋ模┚劢归_門開放辦黨史,進一步優化大黨史工作格局。一是堅持上下聯動,構建跨區域黨史共同體。堅持“錯位互補、抱團發展”理念,對照市委“十字方針”,牽頭組建東進、中優、西控、南拓、北改5個黨史工作片區,建立“1+5”片區協作組機制,按片區整合資源、錯位發展,共同打造黨史品牌。同時,動員號召各區(市)縣充分利用建黨100周年等多重利好疊加的有利時機,加強對紅色遺跡遺址、展覽館室等的硬件修繕、軟件升級,讓主題更聚焦,特色更鮮明,人氣更旺盛,傾力打造“一區一品”紅色品牌。同時提前謀劃籌備慶祝建黨100周年的重大黨史項目。二是堅持橫向互動,構建跨部門黨史同盟軍。圍繞決戰脫貧攻堅、雙城經濟圈、建黨100周年等重大節點熱點,加大跨區域跨部門借智借力、開放合作,共同開展黨史資料征集、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同時,積極搭建成德眉資黨史協同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