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cehv3"></source><blockquote id="cehv3"><track id="cehv3"><code id="cehv3"></code></track></blockquote>
    <blockquote id="cehv3"><wbr id="cehv3"></wbr></blockquote>
    <video id="cehv3"></video>
    1. <b id="cehv3"></b>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熊國炳:紅軍入川引路人

        

        王發禎

        熊國炳,1899年10月8日出生在萬源縣竹嶺鄉熊家灣一個貧苦農民家中。原名熊廷南,父親能朝興因家貧生活難熬,忍痛將其抱與熊家坪、熊邦杰為子,取名熊國炳。

        熊國炳勤儉樸實,孝順老人,深得養父母寵愛。為不讓養父母為自己讀書操勞,讀書一年后,棄學耕種,隨養父挖中草藥,學一些簡單的治療方法。禍不單行,在他青春年少之時,養父母留下一身債帳離他而去。經姨姐介紹娶太平山趙紫香為妻,夫婦倆披星戴月,日夜勞累,勉強度日。但隨孩子相繼出生,深山老林難以為繼。被人稱為“巴山勇士”的熊國炳只得跑東家串西家,收購山中的梨子、杮餅、皮貨、藥材等外出販賣,被街民稱為“梨子客”,以此為生。

        1930年春,熊國炳因太平山自然災害襲擊,挖樹皮草根度日,將一家人帶回熊家灣,田無一坵,地無一壟的熊國炳,到處奔波,打短工,抬滑桿等仍不得溫飽,再次上山挖草藥,為人行醫治病,獵取野物,收集山貨等販賣。1932年冬在通江洪口場賣山貨時結識了紅軍偵察員劉子才,在接觸中,熊國炳明確了只有參加革命,跟共產黨走,窮人才能過上好日子。

        為接應紅四方面軍入川,熊國炳告別賢妻愛子,以賣梨子、皮貨為掩護,同劉子才一道在川北的咽喉要道和重要場鎮偵察,掌握了川軍的情況。12月中旬,能國炳和劉子才翻山越嶺,趕到陜西鐘家溝及時向紅四方面軍領導機關匯報了川北敵人的防務空虛和入川道路與地形情況。12月18日,引導紅軍翻越巴山天險,進抵通江兩河口。熊國炳隨紅10師攻占了沙溪嘴和洪口場,隨赤衛軍返鄉建立鄉村蘇維埃政權,被群眾選為竹峪鄉赤衛軍隊長和鄉蘇維埃政府主席。因他工作認真負責,積極肯干,受到紅四方面軍徐向前等主要領導的夸獎。1933年2月初,經袁克服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川陜省委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了省常務委員會委員。2月中旬,在川陜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川陜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歷史將這位苦水里泡大的莊稼人,推向了川陜革命根據地斗爭的大舞臺。

        熊國炳為鞏固川陜革命根據地,主持發布了《關于土地改革布告》。指出“土地是窮苦雇工、農民的命根子”。為實現這一土地法令,一方面組織各種宣傳隊,深入農村宣傳動員,一方面帶領和組織各級政府工作人員深入實際,貫徹落實。在很短時間內,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在川北地區迅猛開展起來。分得土地的廣大窮苦農民擺脫了幾千年受剝削、受壓迫的封建伽鎖,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熊國炳為保障紅軍的物資供給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條件,重抓經濟建設。多次強調“加緊春耕生產”、“不荒一寸土地”,“百倍努力,加緊生產運動”。他經常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1934年在農村調研中發現種子不足,立即由省蘇維埃政府發放15萬斤糧食種子,保證了春耕用種。為解決生產中耕牛、農具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帶領蘇區人民組織各種生產合作社、代耕隊、收割隊,搶種搶收,使糧食產量大增,受到中央蘇維埃政府毛澤東同志的贊揚。

        熊國炳還重視發展工業生產,及時組織省財經委員會和建設局的負責人擬規則、定措施,組織人員深入蘇區各縣發展,使軍工、民用工業迅速發展。食鹽廠、鐵工廠、鏵廠、縫紉廠、加工廠、兵工廠、木工廠等廠房、工廠,所生產產品不僅滿足了軍需,也保證了民用。

        熊國炳為擴大根據地,紅軍反“三路圍攻”后,立即帶領工作人員日夜兼程,奔赴江口、閬中、廣元、蒼溪、萬源等新區,僅10余天就組建六個縣的蘇維埃政權,形成了以通南巴為核心的川陜蘇區。1933年8月1日,熊國炳在川陜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3年秋,紅軍勝利進行了儀南、營渠、宣達三次進攻戰役,根據地隨之擴大,熊國炳率領工作人員即時奔赴新區,新建起渠縣、營山、長勝、宣漢、達縣、紅勝、城口等七個縣的蘇維埃政權。至此,川陜革命根據地東起城口近郊,西至嘉陵江沿岸,南達渠縣、營山,北到陜南寧強、鎮巴等23個縣(市),總面積4.2萬多平方公里,人口近600萬,成為全國第二大蘇區。

        熊國炳為配合紅四方面軍反敵六路圍攻,1933年11月4日在巴中城召開了蘇維埃主席聯席會議,要求各蘇維埃政府進一步動員蘇區人民努力生產,踴躍支前,擴紅參軍,搞好后勤服務。積極投入反圍攻斗爭。在反“六路圍攻”的十個月中,熊國炳一直在戰斗前沿,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籌糧、籌物、擴紅、慰問、運輸等工作。指揮運送糧油、衣物、彈藥等物資;在前線組織人員擔架隊、醫療隊,搶運傷病員;組織赤衛軍、游擊隊打擊土匪、惡霸對蘇維埃的侵襲,保衛蘇區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協助紅軍戰斗;組織群眾戰后清掃戰場,掩埋烈士,收繳戰利品,為反六路圍攻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1934年12月11日,第三次選為川陜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西征途中,熊國炳驚聞還鄉團將兩個兒子殺害,妻子一氣身亡,父母、兄弟被捆綁、毒打,逃往他鄉等噩耗,悲痛欲絕,幾乎休克。但想到自己是共產黨人,家仇私恨應放一邊,解放勞苦大眾才是己任,又振作起來,帶領機關工作人員發動群眾分田分地,籌措糧物,擴紅參軍,為紅軍長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36年10月10日,熊國炳作為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和陳昌浩、徐向前等領導帶領西路軍2.18萬余人西征,與6倍于己的“馬匪”連續血戰,因兵力、后勤補充不繼,慘遭失敗。1937年3月14日,西路軍在石窩山上成立西路軍工作委員會,由李卓然、李先會、李特、曾傳六、熊國炳、王樹聲、程世才、黃超八人組成。熊國炳帶領后勤部的200余人從石窩山向西行進,不幸被敵阻截,在金戈寒光中與敵血戰,彈盡糧絕,大部分人犧牲。他奮勇沖出敵群,后腦被彈擦傷,摔進一個雪坑,被敵人抓去,他謊稱“伙伕”,改名張炳南,敵人四處搜捕,懸償重金買他人頭,在淘金掌柜楊育俊等的救助下,逃脫虎口。他想去找黨組織,但因敵人封鎖搜查太嚴,加之腳傷,未能如愿,后與當地寡婦白玉生為婚,在奔波勞苦中艱難度日。

        1949年9月,酒泉解放,向酒泉政府填過參加革命登記表,政府補給他50元,麥子4石,他以此為本,經營磨坊,生活逐步改善。

        1950年冬,熊國炳回到萬源縣竹峪鄉蕨村壩,家鄉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年輕人“笑問客從何處來”;中老年人告訴他走后家庭親人慘遭還鄉團追殺,父親熊朝興帶著剩下的家人逃到草壩鄉蓮花院去了。熊國炳翻山越嶺來到蓮花院,看到腳跛眼瞎的父親,抱頭痛哭,共話離別之盼。從此,他與父親、弟弟居住。1952年2月28日,萬源縣政府還給他一家五口分了田,填發了土地房產所有證書,人們問他:“你在川陜省就是省主席了,又經過長征,現在還在農村當農民,為啥不去找政府!彼镣吹卣f:“川陜革命根據地出去那么多人都死了,我還活著,我沒有臉找組織,沒臉見父老鄉親,我很慚愧!”沒多久,又回到酒泉。1959年4月,熊國炳帶著老伴白玉生再次回到竹峪熊家灣,本想在此安度晚年,但白玉生不習慣這里生活,又返回了酒泉。

        1960年10月,熊國炳因病在酒泉泉湖鄉去世,享年61歲。

       。ㄗ髡邌挝唬喝f源市黨史研究和地方編纂中心)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
      两个人免费完整在线观看视频

      <source id="cehv3"></source><blockquote id="cehv3"><track id="cehv3"><code id="cehv3"></code></track></blockquote>
        <blockquote id="cehv3"><wbr id="cehv3"></wbr></blockquote>
        <video id="cehv3"></video>
        1. <b id="cehv3"></b>